首页» 党群工作» 团学组织

北京麻豆精品秘 国产传媒化学与化工学院第四届“明日之翼”学生骨干赴延安培训活动圆满结束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积极响应党中央关于加强青年干部培养与锻炼的号召,进一步提升学生骨干的政治素养与实践能力,北京麻豆精品秘 国产传媒化学与化工学院于2025年9月启动第四届“明日之翼”学生骨干培训。

本次培训以“寻根延安,贺诞八五”为主题,将组织学员赴延安溯源寻根,在革命圣地深切感悟红色基因,筑牢理想信念根基,传承奋斗精神。以骨干培训锤炼过硬本领,以实干担当献礼八五校庆。我们将传承延安根、军工魂,提升能力,勇担使命,为北理工新征程贡献青春力量!

53e5c38dbf9c43870b3000c922fdd7e.png

延安延川县梁家河村

9月13日,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北理工化院学子奔赴革命圣地延安延川县梁家河村开展学习教育活动。同学们驻足于知青旧居、沼气池遗址、磨坊和缝纫社前,聆听延安大学王东维教授讲述当年以习近平总书记为代表的知青们先后克服跳蚤关、饮食关、劳动关、思想关的艰苦奋斗历程。正是在这黄土高坡上,他们养成了一生不变的信念:“为人民做实事”!一孔孔窑洞、一件件简陋农具,无声诉说着那段艰苦却充满激情的岁月。

通过此次实地研学,同学们深受触动。大家纷纷表示,梁家河是读懂人民情怀、领悟奋斗价值的生动课堂。这里的“大学问”跨越时空,依然闪耀着光芒。

e09cfb569955c6c01067e1317c75e62.jpg

延安革命纪念馆

延安革命纪念馆以“延安精神 永放光芒”为主题,通过近万件珍贵文物、千余幅历史照片、数十处场景复原及多媒体互动装置,系统呈现了从1935年中央红军长征抵达陕北,到1948年中共中央东渡黄河前往西柏坡的13年间,延安作为中国革命圣地的辉煌历程。

学习过程中,同学们一边认真记录历史细节,一边围绕““延安精神的时代内涵”“青年干部如何传承红色基因”等话题展开热烈讨论。大家纷纷表示,延安革命纪念馆是精神的“加油站”,这里的每一件文物、每一段故事,都让“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这一延安精神的核心内涵变得可感可知。

779281d5b8777eff3ca13149d55b0ea.jpg

延安大学校史馆

延安大学校史不仅是一所高校的发展史,更是中国革命史的一部分,对根据地教育事业和青年人才培养做出了巨大贡献,更是新中国成立后高等教育事业的摇篮之一。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同学们驻足于泛黄的史料与珍贵的实物前,系统回溯了延安大学自陕北公学肇始的红色征程。大家直观体会到烽火岁月里办学的艰辛不易,也深切感受到融入血脉的革命情怀,对“延安精神”的丰富内涵有了更深刻的领悟,进一步筑牢了理想信念根基,强化了历史使命感与责任感。同学们在沉浸式参观中,真切触摸到这所红色学府的深厚底蕴,也深刻感悟到其跨越时代的使命担当。

038986080657beb510513fbd34758ad.jpg

宝塔山

作为延安精神的标志性象征,宝塔山是培训团此行的重要站点。俯瞰延安城全景,延河碧波与城区新貌交相辉映,一幅兼具历史厚重与时代活力的山河画卷徐徐展开,让人深切体会到延安革命文化的深远底蕴。巍巍宝塔,仿似铿锵有力的誓言回荡山间,不仅是对入党初心的深刻叩问,更让大家沉浸式感受革命先辈为理想信念矢志奋斗的坚定意志,进一步筑牢了传承红色基因的思想根基。

b4ef0daa8cb0704cbba3f02d8b7fac8.jpg

杨家岭革命旧址

走进杨家岭革命旧址,灰砖瓦房错落有致,处处留存着革命岁月的印记。培训团成员先后参观了中共中央七大会址、毛泽东和朱德同志旧居等场所,在简陋的窑洞内,泛黄的文件、陈旧的桌椅、简朴的生活用具,生动还原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艰苦环境中运筹帷幄、领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峥嵘岁月。通过聆听讲解、观看史料,大家深入了解了延安时期党的政策方针与奋斗历程,深刻感悟到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的延安精神内涵,更加坚定了在新时代接续奋斗的信念。

beb1b82419ce080146d84794b116276.jpg

红色舞台剧《延安保育院》

为传承红色记忆,厚植家国情怀,培训团师生前往观看大型红色舞台剧《延安保育院》,在艺术熏陶中重温革命历史。

随着帷幕拉开,舞台以宏大的场景、真挚的演绎,再现了抗战时期延安保育院工作人员守护革命后代的动人故事。从战火中转移孩子的惊险历程,到保育员们如亲人般的悉心照料,一幕幕情节扣人心弦,一句句台词饱含深情,生动诠释了革命先辈的无私奉献与家国大义。

674151a4452e9a17289a811a723af04.jpg

延安自然科学院

同学们还来到延安自然科学院遗址,探寻党的自然科学事业发展源头。作为延安时期党创立的具有现代大学性质的高校,这里曾是培养科技人才、推动边区建设的重要阵地。在遗址现场,成员们通过文字史料、实物展示,详细了解了学院在艰苦条件下开展教学科研的历程,从改进农业生产技术、研发工业所需设备,到培养大批科技骨干支援边区建设,每一项成就都彰显着革命先辈 “科学救国、服务革命” 的初心。而作为新时代青年,更要传承先辈们攻坚克难的科研精神,在各自领域勇攀高峰,为国家发展贡献力量。

34dcebfae7bf6597a9d4570c2424e10.jpg

南泥湾大生产纪念馆

活动的最后,同学们来到了南泥湾大生产纪念馆,馆内一幅幅泛黄的历史照片、一件件承载记忆的实物展品、一个个生动还原的场景雕塑,生动再现八路军三五九旅“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峥嵘岁月。

同学们跟随讲解系统学习南泥湾大生产运动的历史背景与奋斗历程,深刻感悟革命先辈在荒山野岭中开垦荒地、共克时艰的坚强意志。参观纪念馆后,延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郝琦教授以现场讲解的形式,为同学们深入解读大生产运动的历史脉络与南泥湾精神的核心内涵。同学们深受触动,纷纷表示将把“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南泥湾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切实融入日常学习与生活实践中。

cc535c79b85fb3d69a8ceda2efdc863.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