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化工研究所
生物化工研究所现有国家级领军人才和国家级青年人才2人,教授2人,副教授5人,副教授及助理教授2人。多位教师入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北京市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闵恩泽能源化工奖青年进步奖、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以及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等重要人才项目。
研究所每年承担本科课程10门、研究生课程13门,教学科研并重,育人成效显著。自2013年以来,连续指导本科生在国际遗传工程机器设计大赛(iGEM)中斩获9枚金牌,并于2024年获三项大奖提名;在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中亦屡获佳绩,包括高教主赛道国家级金奖及北京赛区金奖等。
生物化工研究所牵头获批合成生物学国家重点研发计划1项,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2项、子课题11项,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面上项目及青年基金项目共6项,国防科研项目2项,企业合作项目1项,总经费累计超过6000万元。
研究团队以植物天然产物的微生物合成与合成生物系统的抗逆改造为核心研究方向,围绕酶的挖掘与改造、细胞代谢调控与转运优化以及生产过程的集成优化等关键环节,运用合成生物学手段显著提升了生物合成与生物转化效率。近年来,在Nature Materials、Nature Protocols、Nature Communications、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AIChE Journal、Chemical Engineering Science、Metabolic Engineering、ACS Synthetic Biology等国际主流期刊发表SCI论文120余篇,其中ESI高被引论文2篇、EI论文122篇;申请发明专利46项,授权28项。
生物化工学科以实验研究为基础、计算模拟为支撑,教师团队在生物化工、生物工程、分子生物学、药学、化学生物学、生物制药及计算生物学等领域具有坚实的学科背景。学科建设以强化生物技术创新与生化工程应用为导向,鼓励多学科交叉融合,致力于打造求实创新的高水平科研与教学团队,服务于化工、生物、医药、食品、能源与环境等领域的国家战略需求与产业结构升级。
